您當前所在的位置是:首頁 > 教學教研 > 學科天地 > 語文 > 教學設計
          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華侍坐
          字體【 】  編輯日期:2012/12/7    編輯:喬紅勝    閱讀次數:次    [ 關 閉 ]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華侍坐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授課人:汪春生            授課班級:208

          教學目標

          1.學習本文清晰的結構層次;

          2.學習通過對話和簡單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;

          重點難點 

          1.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張

          教學過程:

          一、導入

          二、學生齊讀課文,要求讀準字音、讀清句讀。

          三、整體把握文意并劃分層次

          第一部分(第1段):問志

          第二部分(“子路率爾”——“吾與點也”):述志。

          第三部分(“三子者出”——文末):評志。

          四、研討性學習

          1、 用原文說說四個弟子的“志”,有何異同?

          子路——治理“千乘之國”,“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”。

          冉有——治理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”的小國,“可使足民”,不過“如其禮樂,以俟君子”。

          公西華——在“宗廟之事,如會同”時,“愿為小相”。

          曾皙——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————詠而歸。” 

          2、 概括孔子的不同評價并分析四個弟子的性格特征。

          子路:直率——哂之

          冉有:謙虛——嘆之

          公西華:更謙虛——惜之

          曾皙:灑脫——與之

          3、 孔子為什么要“與點”呢?

          孔丘對春秋時代的社會動蕩深感不滿,“仁政”“禮治”教化是他的政治主張。這種思想在他“哂由”“與點”的不同態(tài)度中鮮明的反映出來了。他反對子路的暴力征戰(zhàn),贊同冉求的讓老百姓生活富裕起來,重視禮樂的熏陶教育作用。公西華的思想有與鄰國搞好關系,在這里是很欣賞公西華。這些都是態(tài)度鮮明,觀點明確。

          曾皙沒有直接表述自己的志向理想,而是通過描述一個祭祀儀式表達了出來。實際上,他能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末期對古禮作如此具體生動的描繪,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,這在孔子看來是十分難得的彼得我心者,因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贊嘆。

          五、作業(yè)。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學后感。

  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  在线观看肉丝少妇被日字幕,波多野结衣穿丝袜在线,日少妇高潮出水视频,亚洲日韩AV一级午夜在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