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前所在的位置是:首頁 > 教學教研 > 學科天地 > 歷史 > 教學設計
          銅陵市2011—2012學年高一期末質(zhì)量檢測歷史試卷(B卷)
          字體【 】  編輯日期:2013/2/25    編輯:馮定育    閱讀次數(shù):次    [ 關 閉 ]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命題人:馮定育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(時間90分鐘,滿分100分,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卡上)

          一、單項選擇題(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。每題2分,共60分)

          1、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是

            A、嫡長子繼承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兄死弟及制

            C、庶長子繼承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父死子繼制

          2、周初實行分封制是為了
           A
          、建立軍事屏障,防止外族入侵       B、削弱功臣、貴族的權力
           C
          、排斥異性諸侯,團結(jié)同姓諸侯      D、鞏固奴隸制國家政權
          3、
          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(nèi)推行郡縣制度,郡守和縣令的產(chǎn)生方式是:
            A
          、世代沿襲    B、考試選舉     C、皇帝任命      D、地方推薦

          4、西漢時期,文人司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,被漢武帝直接任命為政府官員。這一制度是

           A、世襲制   B、察舉制     C、九品中正制    D、科舉制

          5、在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中,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(gòu)是

            A、公民大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五百人會議  

           C、十將軍委員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人民代表大會

          6、羅馬法律體系最終形成的標志是
           A
          、《十二銅表法》  B、公民法  C、萬民法       D、《民法大全》

          7、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本含義是

            A、憲法由君主主持制定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君主按憲法選舉產(chǎn)生

            C、議會由君主負責召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君主權力受憲法制約

          8、法國共和制最 終確立的標志是

            A、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(fā)    

           B、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

            C、1870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成立

           D、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頒布

          9、近代以來,英德兩國通過不同方式,先后確立了君主立憲制,以下關于兩國政治制度相同點的敘述,正確的是

           A、君主是國家最高元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內(nèi)閣首腦對君主負責

           C、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帶有鮮明的專制色彩

          10、.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(xiàn)了如下原則

            ①中央集權原則      ②分權制衡原則      ③民主原則

          A、①②        B、②③         C、①③          D、①②③

          11、馬克思說“推動了這次大爆炸(指太平天國運動)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”這說明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    A 、鴉片戰(zhàn)爭激化了中國社會矛盾,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(fā)

          B、 太平天國運動反對鴉片戰(zhàn)爭中清政府的賣國行為

          C、 清政府的腐敗統(tǒng)治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

          D、 鴉片戰(zhàn)爭是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(fā)的唯一原因

          12、下列歷史文獻中最早主張在中國發(fā)展資本主義的一部是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

                A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C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

          13、1895年,日本人終于拿到了想要的《馬關條約》,西方政界議論紛紛,下列西方政界的議論符合史實的是:①美國:中國,你的一個孩子走了。②英國:我們終于可以獲得減免稅率了。③法國:伙計,我們的機器也搬運到中國去。④德國:我們現(xiàn)在終于可以把使館設在中國北京啦。

           A、 ①②      B 、①③         C、 ②④      D、 ③④

          14、在紅軍長征途中,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,使中國革命轉(zhuǎn)危為安,其主要原因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       A 、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(fā)生了轉(zhuǎn)變    

          B、 國民黨放棄了對共產(chǎn)黨的進攻      

             C 、結(jié)束“左”傾錯誤在中央的統(tǒng)治,中共在政治上逐漸走向成熟

             D、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放松

          15、1940年12月30日,中國共產(chǎn)黨創(chuàng)建的第一個廣播電臺——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第一次正式播音。當天可能播出的新聞是

          A、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 百團大戰(zhàn)的最新戰(zhàn)況

          C、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 三大戰(zhàn)役取得勝利

          16、下列關于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的歷史意義評述不恰當?shù)氖?/FONT>

          A、 是中國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

          B、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

          C 、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    D、 結(jié)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

          17、下列口號中,全面反映了五四運動性質(zhì)的口號是:(    )

           A、“廢除二十一條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“拒絕在和約上簽字”

           C、“外爭主權,內(nèi)除國賊”          D、“罷課、罷工、罷市”

          18、在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中,最基本的是
             A
          、工業(yè)革命深入發(fā)展,資本主義的弊端日益暴露
             B
          、無產(chǎn)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
             C
          、空想社會主義理論的產(chǎn)生與發(fā)展
             D
          、馬克思、恩格斯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

          19、之所以說《共產(chǎn)黨宣言》的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,主要是因為

              A、闡明了社會發(fā)展的客觀規(guī)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        B、揭示了無產(chǎn)階級歷史使命

              C、吸取了人類文化的優(yōu)秀成果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          D、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(tǒng)的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

          20、中國歷史上,第一次從法律層面對人民權利和自由實行保護的是

          A、《資政新篇》        B、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》

          C、1954年憲法          D、《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共同綱領》

          21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國家最高權力應屬于人民。最能體現(xiàn)這一原則的政治制度是

             A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政治協(xié)商制度

             C、基層民主制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民族區(qū)域自治制度

          22、下列屬于我國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建設新時期民主法制建設成就的是

          A、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的召開     

          B、1954年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的召開

          C、1966至1976年期間革命委員會的成立

          D、1998年頒布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》

          23、1972年《中美聯(lián)合公報》的發(fā)表是中美關系史上的重大事件,它的發(fā)表標志著

          A、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

           B、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;

           C、中國恢復在聯(lián)合國的合法席位

          D、中美兩國國家利益完全一致

          24、2001年,由中國領導創(chuàng)立的,在外交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組織是

            A、亞太經(jīng)濟合作組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東亞國家聯(lián)盟      

            C、東南亞國家聯(lián)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上海合作組織

          25、1997年中國能夠?qū)ο愀刍謴托惺怪鳈嗟淖钪饕蚴?/B>

          A、鄧小平“一國兩制”的偉大構(gòu)想  

          B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

          C、英國逐漸放棄了殖民主義政策     

          D、英國以主權換治權主張得到雙方的贊同

          26、“一國兩制”的構(gòu)想首先得到成功運用是在

          A、臺灣問題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香港問題上 

           C、澳門問題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特區(qū)問題上

          27、下列關于中國與聯(lián)合國的關系,表述錯誤的一項是

          A、中國是聯(lián)合國的創(chuàng)始會員國   

              B、中國是聯(lián)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

          C、中國積極參加聯(lián)合國的維和行動    

              D、中國主導了聯(lián)合國的裁軍事務

          28、美蘇“冷戰(zhàn)”開始的標志是

             A、雅爾塔體系的形成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杜魯門主義的出臺

             C、馬歇爾計劃的提出            D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

          29、兩極格局的解體對世界形勢和國際關系產(chǎn)生的最大影響是

           A、冷戰(zhàn)興起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、核戰(zhàn)爭威脅最終消失

           C、世界總體形勢走向緩和          D、世界形勢日趨緊張

          30、決定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

             A、資本主義侵略擴張的本性         B、國際組織的建立

           C、帝國主義擴軍備戰(zhàn)的結(jié)果         D、世界經(jīng)濟格局多極化

          二、非選擇題(31題16分,32題12分,33題12分,共40分)

          31、(16分)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發(fā)一百周年,也是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九十周年。請回答下列問題:

          (1)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地是哪里?(2分)張憲文等著的《中華民國史》認為辛亥革命把中國從“具有漫長歷史的封建專制社會引向現(xiàn)代社會的發(fā)展軌道”,請列舉史實證明。(4分)

          (2)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的標志是什么?中國共產(chǎn)黨探索出來的中國革命道路是什么?(4分)

          (3)辛亥革命和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的民主革命肩負的共同歷史任務是什么?(4分)性質(zhì)是什么(2分) 

          32、   閱讀下列材料:(12分)

          材料一:“凡未經(jīng)議會同意,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和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,為非法權力。”“凡未經(jīng)議會準許,為國王征收,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,超過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,皆為非法!薄白h會的選舉應是自由的”

          材料二:第一條 第一項 本憲法所授立法權,均屬于由參議院與眾議院組成之合眾國國會。

                 第二條 第一項 行政權屬于美利堅合眾國總統(tǒng),總統(tǒng)之任期為四年。

               第三條 第一項 合眾國之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及國會隨時制定與設立之低級法院 。

          請回答:(1)材料一、材料二各出自什么文獻?所反映的政體形式各是什么?(4分)

          (2)材料二體現(xiàn)了法國哪位資產(chǎn)階級啟蒙思想家的什么政治觀點?(4分)

          (3)材料二這部法律的通過在美國起了什么作用?(4分)

             33、 閱讀下列材料(12分)

          材料一戰(zhàn)后歐洲合作與發(fā)展,是一個讓人心動的選項。合作是從┅┅這兩個歐洲中西部 面積最大的國家開始的,這兩國是宿怨深厚的鄰居,在二戰(zhàn)前的1100多年中,他們一共打了200多場戰(zhàn)爭,平均5年就開戰(zhàn)一次┅┅歷史給這兩個持續(xù)對抗了幾個世紀的國家兩敗俱傷的慘痛教訓,也啟迪了他們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。     

          ——《大國崛起》

          材料二二戰(zhàn)臨近結(jié)束時,這種共同的危險促成的合作開始動搖。合作者們?yōu)榱烁髯孕哪恐械膰依鎸幵笭奚鼒F結(jié)。因此,隨著和平的到來,大同盟內(nèi)部不和而分裂了,兩、三年內(nèi)使為時常象要變成熱戰(zhàn)的冷戰(zhàn)所取代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《全球通史》

          一道鐵幕已經(jīng)在整個歐洲大陸降下,和平鴿無法穿越這道鐵幕,世界被劃分為東方和西方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《大國崛起》

          請回答

          (1)材料一中“相逢一笑氓恩仇”指的是哪兩個國家?兩國關系發(fā)生了怎樣的變化?舉出反映兩國關系新變化的二個事例。(4分)

          (2)材料二中“東方和西方”的核心國家各是誰?兩國關系發(fā)生了怎樣的變化?舉出反映兩國關系新變化的二個事例。(4分)

          (3)結(jié)合材料說明導致大國關系發(fā)生變化的根本原因。以上大國關系的變化對當時世界格局產(chǎn)生了怎樣的影響?(4分)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銅陵市2011——2012學年第一學期高一期末質(zhì)量檢測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歷史試卷(B卷)答題卡

          一、選擇題(2×30=60分)

          題號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2

          3

          4

          5

          6

          7

          8

          9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11

          12

          13

          14

          15

          答案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題號

          16

          17

          18

          19

          20

          21

          22

          23

          24

          25

          26

          27

          28

          29

          30

          答案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二、非選擇題

          31、

          (1)(6分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(2)(4分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(3)(6分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32、

          (1)(4分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(2)(4分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(3)(4分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33、

          (1)(4分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(2)(4分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(3)(4分)

           

          銅陵市2011——2012學年第一學期高一期末質(zhì)量檢測

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歷史試卷(B卷)答案

          一、選擇題(2×30=60分)

          題號

          1

          2

          3

          4

          5

          6

          7

          8

          9

          10

          11

          12

          13

          14

          15

          答案

          A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C

          B

          A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A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A

          B

          B

          C

          B

          題號

          16

          17

          18

          19

          20

          21

          22

          23

          24

          25

          26

          27

          28

          29

          30

          答案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C

          A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B

          A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B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B

          B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B

          C

          D

          31.(1)首義之地:武昌(2分)

          史實依據(jù): 推翻了清朝統(tǒng)治,摧毀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;

          建立了資產(chǎn)階級共和國;

          頒布了第一部具有憲法性質(zhì)的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》;

          推行選舉和議會立法,實行現(xiàn)代民主政治;

          鼓勵發(fā)展民族資本主義,推動經(jīng)濟現(xiàn)代化;

          改革舊的社會習俗,使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。(答對任意二點得4分)

          (2)成立標志: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(2分)

               革命道路:農(nóng)村包圍城市,武裝奪取政權(2分)

          (3)歷史任務:反帝反封建,實現(xiàn)民族獨立、民主自由和國家統(tǒng)一(4分)

               革命性質(zhì):資產(chǎn)階級民族民主革命(2分)

          32、(1)《權利法案》、《1787年美國憲法》

          君主立憲政體、共和政體(4分)

          (2)  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(4分)

          (3)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,有利于防止專制獨裁,保障了資產(chǎn)階級民主制度,帶來了美國政局長期穩(wěn)定。(4分

          33、(1)國家:法國、德國。(1分)

          變化:由千年的宿敵走向合作。(1分)

          事例:歐共體、歐盟成立(答歐洲煤鋼共同體、歐洲經(jīng)濟共同體成立、歐元流通也可)(2分)

          (2)國家:美國、蘇聯(lián)。(1分)

          變化:美蘇由戰(zhàn)時的盟友變?yōu)閼?zhàn)后的對手(冷戰(zhàn))。(1分)

          事例:北約、華約的成立,古巴導彈危機(答柏林墻修建、朝鮮分裂也可)(2分)

          (3)根本原因:國家利益。(2分)

          影    響:法德合作對美蘇兩極格局產(chǎn)生了沖擊,推動了世界多極化趨勢;美蘇冷戰(zhàn)使戰(zhàn)后兩極對峙格局形成。(2分)

  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  在线观看肉丝少妇被日字幕,波多野结衣穿丝袜在线,日少妇高潮出水视频,亚洲日韩AV一级午夜在线